close
- 纖維腺瘤(Fibroadenoma):
- 常見於10~30歲女性的良性乳房腫瘤,發生率約10~20%,
- 受動情素的影響,懷孕時纖維腺瘤會長大,而在停經後賀爾蒙減少則會萎縮。
- 纖維囊腫變化(Fibrocystic changes):
- 為乳房腫塊最常見的原因,常見於20-50歲女性,
- 經常於月經來前時會感覺乳房疼痛,觸壓痛、緻密的乳房或硬塊,
- 偶有乳頭分泌物,與月經週期的荷爾蒙變化相關性。
- 非典型增生(Atypical hyperplasia):
- 是一種癌症病變,須經由病理切片檢查來診斷。
- 分為兩類 (1) 非典型乳管增生(Atypical ductal hyperplasia)(2) 非典型乳小葉增生(Atypical lobular hyperplasia),
- 已發現病灶的個案罹患乳癌的風險為正常的4~5倍,
- 在25年年的追蹤過程,統計近有30%的個案發展為乳癌。
- 建議已知的個案,仍須定期回診追蹤檢查,
- 每月一回乳房自我檢查, 每3~6個月醫師乳房理學檢查,每年一次乳房攝影,每年一次乳房超音波檢查。
- 囊腫(Cysts):
- 屬稱水泡的乳房常見乳房良性疾病,
- 主要是因腺體和結締組織的過度增生,又稱為纖維囊腫變化,會造成乳管受阻塞,進而使乳管擴張和充滿液體,
- 與體內過多的動情素相關,特別容易發生在30~50歲的婦女,通常在停經後會逐漸消失或減少,較少演變成癌症。
- 硬化性腺病(Sclerosing adenosis):
- 屬於良性病兆,最常見於30~45歲的婦女,為乳小葉腺泡的過度增生和包圍著硬化的基質,
- 個案常會有反覆性的乳房疼痛、有時會摸到硬塊,
- 在乳房攝影上約有40~55%有乳房局部不對稱、結構不規則及微小鈣化點,
- 因此影像較難分辨乳癌與否,需透過切片檢查來確診。
- 硬化性腺病者增加1.5~2倍未來發展成乳癌的風險,
- 有時也會合併有其他的乳房疾病,如:原位癌、纖維腺瘤(Fibroadenoma)、乳突瘤(Papilloma)、侵襲性乳癌等,
- 無法判斷時需要切除病灶來確定診斷有無癌變腫瘤。
- 非侵襲癌或原位癌:
- 為一種非侵犯性乳癌,又稱為『 零期乳癌 』,
- 最常見的乳房原位癌類型為乳腺管原位癌(Ductal Carcinoma in Situ, DCIS),其癌細胞局限於乳腺管內,尚未突破基底膜層。
- 約有九成的原位癌沒有症狀,多利用乳房攝影發現密集微細鈣化表現,
- 乳腺管原位癌若不治療約有40%的個案會在幾年內演變成侵犯性乳癌,
- 及早治療的預後極佳。
- 醫師特別提醒:乳房乳房腫塊時難以利用單一的乳房攝影來做為診斷工具,可利用安全且方便的乳房超音超做為分辨,若發現可疑病灶仍須利用穿刺切片做進一步的病理檢驗來診斷。
相關文章連結:一分鐘看乳房良性腫瘤
『版權所有,請勿翻印、轉傳;本文章不具診斷意義,若有相關乳房異常問題,請自行就醫』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